中国女曲走进靖远县体育运动学校
(来源:中国体育报)
转自:中国体育报
日前,国家女子曲棍球队主力队员叶娇和谷丙凤,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体育运动学校开展为期两天的“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传递榜样力量”走基层活动。最后一日宣讲会吸引包括靖远当地师生及在甘肃集训的国家少年男子曲棍球队在内的500余人参与。
9月21日,在靖远县体育运动学校训练场上,谷丙凤为在校学生们展开一堂“教学课”。她们从最基础的握杆姿势开始,一遍遍示范、纠正。谷丙凤注意到一位小队员的反手传球姿势有些别扭,她没有直接纠正,而是语气轻松地说:“我刚开始练反手时,球总往天上飞,教练说我能打鸟。”笑声中,她接过球杆,展示手腕发力的诀窍,“看!打门的时候手腕不要往下扣,要把手腕顺出去。”这位小队员试着模仿,球的轨迹与之前比变得低平、顺滑。
另一边,巴黎奥运会扑出关键点球的门将叶娇为国家少年男曲队上了一堂“大师课”。一对一攻防练习时,国家少年男曲队守门员张芷源被一记刁钻的射门攻破十指关,叶娇叫停练习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好的守门员,最重要的能力是‘清零’。忘记失球,比赛从下一秒重新开始。”她还强调与防线的沟通,“不要沉默,成为后防线的指挥者。提醒队友位置,告诉他们你看到了什么。”这番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建设与战术点拨,让张芷源频频点头,随后的训练中,他呼喊队友的声音更加响亮和果断。
之后,谷丙凤又组织了一场攻防演练。她发现学生们虽然战术素养尚浅,但始终带着一股韧劲去奔跑、拼抢,她后来加入防守一方,在一次成功拦截后,她拍着防守小队员肩膀说:“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就是我们女曲的“魂”!保持住!”
如果说训练场上的互动是一次技术传递,9月22日在靖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礼堂举行的宣讲会,则是一场精神启迪。《风雨曲棍球》作者韩家文动情讲述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建队以来的奋斗历程,将在场的每个人拉回到“一人一天补助5角钱”的年代。第一代曲棍球人,用柞木自制球杆,用棒球缠线包布充当曲棍球,从废品站买来高压线铜丝焊接成头盔面罩……
赛场上,每一次进球都是团队“传接转换”的结晶,防守时,两、三人围抢而不失位,是为队友筑起的围栏。场下,教练黄永生为备战未能陪伴手术的母亲,队员谷丙凤新婚三日便随队参赛,张影忍着祖母逝世的悲痛打入关键球……中国女曲把家事藏于心底,将国家荣誉放在心尖,这就是中国女曲诠释出的体育精神。
宣讲会高潮落在“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从北京奥运首夺银牌,到巴黎奥运会再夺银牌,十六年,靠的是“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信念。陈怡紧握骨折手指力拼到底,叶娇在点球大战一夫当关,欧紫霞用行动诠释“球不能从我这里过”的誓言。“即使失败,精神不败。”韩家文的声音铿锵有力。
谷丙凤说:“站在巴黎赛场上,背后是成千上万个像你们一样在基层训练的队友。国家的曲棍球版图,需要每一个像靖远这样的支点。今天你们脚下的这片场地,未来可能是世界冠军的起点。”
互动问答环节,张芷源第一个举手提问:“叶师姐,如何在高水平对抗中始终保持专注力,减少之前的失误带来的影响?” 叶娇说:“失球是全队防守体系的问题,关键在于思维模式的切换。一般失球后,我会立刻和后卫队员击一下掌或是抬头大声喊出‘我的!下一球!’既是相互鼓励,也是告诉自己专注于比赛,重新确立防守主导权,组织好下一次防守。” 接着说:“让队友看到你比失球前更强大的姿态。守门员的精神防线,永远要比球门线更加坚固。”
临时尾声时,其他小队员们争先恐后地提问,关于训练中的瓶颈,关于比赛时的心态…叶娇和谷丙凤一一解答,两位中国女曲队员将象征体育精神的火把,交到在场的靖远县孩子们手中,未来,或许他们之中有人会走上专业道路,或许不会,但“不放弃、不服输”的种子已种下。









评论